2015年12月8日火曜日
第33回【拿山見面會】憲法東西軍:安全或和平?どっち?
◇主題:憲法東西軍:安全或和平?どっち?
◇講者:Yuda 周輿達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亞洲研究碩士 主修東亞區域研究、衝突管理)
◇攝影:王蕾雅
◇記錄:何時宜,林彥欣
◇時間:11/28(六) 15:00-18:00
◇地點:早稻田大學 22號館 719教室(暫定)
◇簡介:
日本安保法案議題牽涉層面甚廣,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日本國內政治力量拉鋸,包含執政集團內部的意見分歧、執政/在野兩政治勢力的議題角力和難得對政治議題發聲的日本人民;(二)國際上各國的反應和表態,包含有直接關係的美國、直接受到影響的中國、韓國(及台灣),以及可能受影響的區域,包括東海、南海、東協、中東等等。安保法案通過,代表的不僅是日本宣示用軍事力量重返國際舞台的決心,也代表日本奉為戰後和平根基的憲法第九條的內涵有重新解釋、擴大解釋甚至完全更動的可能性。
2015年7月30日木曜日
第29回 【拿山聊天室】 創意是不是一個好生意?關於《史明口述史》後門咖啡與共生音樂節
◇主題【拿山聊天室】創意是不是一個好生意:關於《史明口述史》、後門咖啡與共生音樂節
◇主講人:藍士博(後門咖啡執行企劃、第三十八屆圖書金鼎獎得主、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發起人)
◇日期:2015/7/27 (一) 18:30~20:30
◇地點:早稻田大學22號館719教室
◇紀錄:謝易璇、胡瑋佳
◇預告:
◇主講人:藍士博(後門咖啡執行企劃、第三十八屆圖書金鼎獎得主、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發起人)
◇日期:2015/7/27 (一) 18:30~20:30
◇地點:早稻田大學22號館719教室
◇紀錄:謝易璇、胡瑋佳
◇預告:
在文化與創意逐漸往商業靠攏之際,原本存在的意識型態與核心底蘊是否可能會因此走味、變質?創意能不能是一個「好生意」?或者,更應該被珍惜的是終究未能忘懷的「初衷」?
本次活動將透過講者個人策劃《史明口述史》、後門咖啡與228紀念活動「共生音樂節」的實際經驗,與大家分享自2010年以來的創意發想、合作經驗與行動成果,歡迎大家前來交流。
2015年7月7日火曜日
第27回【拿山見面會】 「文化、歷史與媒體:臺灣的過去與未來」
◇主題:第27回 拿山讀冊會-AK豐恩簽書&簽唱&握手會【文化、歷史與媒體:臺灣的過去與未
來】
◇主講人:涂豐恩 《大人的日本史》作者
◇文字紀錄:胡瑋佳
◇影像紀錄:林彥瑜
◇內容:(以主講人為第一人稱)
◇文字紀錄:胡瑋佳
◇內容:(以主講人為第一人稱)
這次讀書會,我將和大家分享四個不同的主題──都是屬於個人的經驗分享。
1. 知識、教育與公眾:我會說明「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http://gushi.tw/)成立的構想、經過,以及未來的發展計畫,並藉此討論臺灣媒體的困境與機會,還有數位時代如何可能(或必須)重新定位知識與教育。
2. 歷史、認同與國際觀:我會以「大人的世界史」(臉書專頁)與《大人的日本史》為例,說明如何以臺灣為起點,書寫能夠帶我們走向未來的歷史,並探索在地化與全球化並存的可能。我也想討論:為何「寫自己的歷史」跟「寫別人的歷史」同樣重要。──若時間允許,或許也會提及近來關於歷史課綱微調的問題。
3. 臺灣與世界:我會介紹「北美臺灣研究學會」(North America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NATSA)的歷史與現狀,並以今年(2015)年會籌辦的構想、過程與結果為例,說明臺灣研究在國際人文與社會學術界的討論優勢與特色與潛力。
4. 帝國與邊陲:我的博士論文討論日本近代的香料產業與感官經驗的變遷,並且挖掘殖民地臺灣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探討帝國與邊陲的辯證關係。我將簡單分享過去一年的研究與思考成果。
這四個主題表面上看來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圍繞著媒體、文化與歷史三個主題。從以上的討論中,我希望能夠和大家一起思考如何理解臺灣的過去,並從中想像一個足以往前走的未來。
2015年7月4日土曜日
第26回 【拿山見面會】 後2016的路該怎麼走? 談基進側翼與台灣民主危機
◇主題:第26回拿山瑪谷讀書會-後2016的路該怎麼走?談基進側翼與台灣民主危機
◇主講者:顏銘緯(基進側翼政團發言人)
◇主持人:謝易璇
◇文字記錄:林彥瑜
◇簡介:
這次讀書會,最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基進側翼政團對「後2016政治局勢」的看法,以及「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的思考。2016年,意謂著馬邦伯八年惡治的結束,威權復辟、民主倒退、薪資倒退、傾中政策使人民產生高度的不信任等等問題,百廢待舉。照目前的態勢看來,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應該有準執政的可能,從未真正政黨輪替的國會生態也可望有突破的機會。在瀰漫著一股樂觀或終於鬆一口氣的氛圍底下,考驗才真正開始。我們如何面對馬政府執政八年所引進「中國白蟻」的反撲?我們如何真正瓦解威權殘餘的政黨-中國國民黨?使「倒國」成為共識,而不是下次選舉又怒投國民黨,使其成為台灣民主永恆輪迴的夢魘?這些問題,已經不再是程序問題的討論,而是進入實質民主的共識,如何鞏固地追求了。我們無法也無需期待民進黨,畢竟我們是宣喊出「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比民進黨更為基進的公民。
◇主要內容:
- 基進側翼政團的主張:基進在哪裡?為什麼當側翼?現在在做什麼?
- 後2016政治局勢:2016之後,看似是噩夢的終結?還是改革與決斷的開始?
-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自己的國家說好了要自己救,但救也應該要有方法,是要CPR?還是哈姆力克呢?
- 另外也有分組討論的時間,也希望跟大家一同討論「後2016政治局勢」以及「我們應該做些什麼」這兩個棘手、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2014年12月23日火曜日
第21回【拿山見面會】今天 我們來講新聞
第二十一回【拿山瑪谷讀書會】今天 我們來講新聞
2012年七月,多個團體在台灣發起反媒體壟斷運動,提出「你好大、我好怕」的口號,反對旺中集團併購中嘉集團,在這一次遊行當中創下了將近一萬人參與的人數,也是台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媒體改革的社會運動,回顧台灣的媒體改革從解除報禁開始,到成立公共電視台,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一直到反媒體壟斷等,已經有將近二十多年歷史,改革力道也從政治面延伸到資本面。
◇主講人:李子瑋(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前執行秘書、曾為傳播學生鬥陣成員、總編)
◇主持人:謝易璇(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四年級)
◇文字記錄:李若瑄
◇簡介:
而這樣改革面的改變,也充分反映台灣的媒體問題,無論從結構面、制度面與內容面,而在這一次的讀書會當中,我們會從謝岳的一篇書評出發,簡單談媒體改革與社會改革之間的關係。
1.媒體改革與社會改革之間的關係(兼談媒體再現)。
2.討論台灣的媒體結構(我們對媒體的想像:藍媒VS綠媒OR公共媒體VS商業媒體?)。
3.從反媒體壟斷出發討論目前媒體的影響與改變。
3.1商業資本?或是中國因素?
3.2數位匯流後,對媒體生態的衝擊。
3.3簡單討論傳媒科技的改變,對傳統的媒體與社會議題的衝擊。
2014年12月5日金曜日
第19回【拿山見面會】音地大帝來囉!東京大腸花
◇主題:音地大帝來囉!大腸花東京番外篇!
◇分享人:音地大帝
◇主持:李子瑋
◇記錄:鍾宜庭、謝易璇
◇簡介:本次音地大帝日本行,路過拿山瑪谷,和各位分享大腸花論壇以及攝護線經驗
◇主持:李子瑋
◇記錄:鍾宜庭、謝易璇
◇簡介:本次音地大帝日本行,路過拿山瑪谷,和各位分享大腸花論壇以及攝護線經驗
台獨如同禁語一般,媒體一直對台獨實行社會污名化,包括318過程中,用"乖學生"的規範來看待社運,例如:學生進場第一天就開始喝啤酒,可是喝啤酒在台灣並不是太被污名化的事情,可是從野草莓學運就開始不抽煙也不喝酒,氣氛上媒體對野草莓比較不友善,但是大腸花間接牽起小台獨、大台獨之間的距離。
社運一直是被動等媒體來報,但是媒體不一定報導重點,且文字記者並沒有做到即時報導。
而攝護線製作團隊(前318現場直播團隊)形成過程:318是未經事先規劃,過程中會產生意見分歧的問題(素人v.s.社運咖/ 不同社運路線),但是大家的共識是要維持良好的運動形象,因此在媒體面前也不太會提社運成員中所產生的種種分岐。
2014年11月14日金曜日
第18回【拿山見面會】蘇建和見面會:討論人權推動與課題
◇主題:老蘇來囉! 蘇建和見面會:討論人權推動與課題
◇主持人:鍾宜庭、李怡修
◇主講人:蘇建和、張智程
◇文字紀錄:李若瑄
◇影像紀錄:林彥廷
◇簡介:
上半年度,【拿山瑪谷東京讀書會】 在正義三部曲單元中,討論到「死刑」這制度本身之於國家的存在意義。死刑是否能有威嚇作用?國家是否能殺人?審判過程中國家權力的界限在哪裡?我們在討論中,從誤判冤案等問題點,以及世界各國的死刑制度的實行和檢討,去思考國家機關與死刑制度,這充滿矛盾的正義之手。
參考《20140626 拿山瑪谷東京讀書會 第11回 死刑 文字記錄》
「蘇建和案」,或許我們都曾在課本或報章雜誌提起過。那是一樁受審長達21年的重大刑事案件,1991年蘇建和、劉秉郎及莊林勳3人被控殺害吳銘漢夫婦案,在歷經刑求逼供、6次死刑判決後,台灣高等法院於2012年8月31日做出再更三審宣判,合議庭以沒有證據顯示3人涉案為由,做出無罪判決,本案終於定讞,冤罪終得平反。
蘇建和案不只是一樁刑事案件,不只是台灣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案例,蘇建和,是一個有尊嚴、有故事的人。那年,蘇建和在被起訴時只有19歲,家人為此勞心力竭,他的青春在纏訟中度過,如今他致力於推動台灣人權,自力研讀台灣司法改革問題,在國際特赦組織中分享他的自身經驗,期盼受冤屈者都能早日獲得平反。
今年11月中旬,蘇建和受日本Amnesty之邀來到東京,進行為期一週的訪問,以日本的「袴田事件」為對照,探討亞洲的人權推動、刑求與冤案問題。感謝他在行程滿檔中,仍抽空來拿山瑪谷讀書會和大家見面討論!讓我們以他個人的故事,去了解「人權」,到底是什麼?
當天,我們會從公視所拍的紀錄片《島國殺人記事:自由的滋味》的幾個片段,來了解「蘇建和案」和蘇健和的個人故事,並和大家一同問題討論和分享,屆時,擔任蘇建和此行的隨行翻譯,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張智程也會一同來分享,台灣人權推動的現狀和未來課題!
登録:
投稿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