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7日金曜日

第11回【拿山來讀冊】 死刑 文字記錄

主題:死刑


◇主講人蕭逸華、陳俊朋
◇文字紀錄:林意仁
◇影像紀錄:林彥瑜、王俊硯(?
◇內容:你覺得死刑是一個怎麼樣的刑罰?是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是殺人償命? 刑的存在是否真的能嚇阻犯罪?
有人說死刑不能廢,死刑是可以具體遏止殺人犯罪;有人說死刑一定要廢除,如果認為殺人不對,國家這個機器也不應該殺人!
無論你支持死刑或是反對死刑,這個夜晚都歡迎你跟我們一起來討論關於生命的嚴肅話題。

2014年6月19日木曜日

第10回【拿山來讀冊】 語言與民族主義

◇主題:語言與民族主義
◇主講人:陳威志(Uichi)、呂美親(Bichhin
◇文字紀錄:謝易璇、陳思憓
◇影像紀錄:林彥瑜(?
◇內容:本週所閱讀的《重構台灣》,以歷史及語言的觀點切入,並以社會學的視角分析台灣的民族主義的生成與開展,及其在文化上的意義。其所用以佐證的許多材料也都跟台灣文學、台語文學的發展有關。
本週將透過閱讀這份文本,來理解台灣人在被殖民的過程中,如何在語言的問題裡翻騰、受制,以及因為用什麼語言書寫自己的文學而苦惱,然後思考如何以語言重建文化卻遇到怎樣的困難與「陣痛」,以及想透過什麼方式解決,卻為何遲遲未能解決?
也希望透過蕭阿勤老師的文本,來邀請大家一起思考,這整個受語言問題折騰的過程,和台灣民族主義的生成與挫敗形成怎樣的關係?與殖民體制及其夾帶而來的文化資本中間又產生如何的拉距?

2014年6月13日金曜日

第9回【拿山來讀冊】 第三種中國想像 文字記錄

第三種中國想像

◇主題:第三種中國想像
◇主講人:鍾宜庭
◇主持人:林意仁
◇文字紀錄:謝易璇 ◇內容:你對中國的想像是什麼?在台灣,對中國的想像隨著藍綠的分野而延伸— 一種是認定國際情勢所趨,經濟發展的出路只有中國;一種是恐懼被中國吞沒的風險與威脅。但兩種想像是否都有些過於片面?逃避中國並不保證台灣的安全,而擁抱中國也不保證經濟的繁榮。吳介民老師在書中提出的第三種中國想像由此而生。
台灣對中國的想像普遍缺乏社會觀點而顯得陌生,因為陌生所以感到恐懼。第三種中國想像的立意正是從社會觀點去分析兩岸問題,幫助讀者藉由對中國社會多一些的瞭解而能更全面且理性的去看中國帶給台灣的機會與威脅。 從第三章反專制的底層美學中,我們也希望能在下次讀書會中討論剛過25週年的六四事件。六四對中國的影響是什麼?它的陰影孕育出了底層美學,也孕育著中國的年輕世代。對中國與台灣的年輕世代而言,六四的想像是什麼?期許我們能在讀書會中互相討論激盪。 註:第三種中國想像是以台灣觀點去解析中國社會,目的也是在期許能因此看清台灣在國際生存空間上的明路。因為是從台灣觀點來看,所以才只能稱之為“想像”,因此我們極度歡迎中國同學蒞臨來驗證,破除或指引我們的想像。

2014年6月6日金曜日

第8回【拿山論時事】 學運中的性別

◇主題:學運中的性別
◇主講人:謝易璇
◇文字紀錄:林彥瑜、林意仁
◇簡介:有許多人表達對學運的支持。然而也有許多人對學運提出質疑:
「為什麼學運中叫得出名字的代表都是男的?」「為什麼總要在衝鋒陷陣時罵幹你娘?」
「可以不要用同性戀污名來罵馬金嗎?」「在議場內是不是不要出櫃比較好?」
這些問題,表面上與黑箱服貿沒有直接的關係,為什麼會被提出?
這次的讀書會中,我們將從在學運中被提出來的與性別相關的討論作為出發,
探討女性以及非異性戀的政治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