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0日木曜日

第29回 【拿山聊天室】 創意是不是一個好生意?關於《史明口述史》後門咖啡與共生音樂節

◇主題【拿山聊天室】創意是不是一個好生意:關於《史明口述史》、後門咖啡與共生音樂節
◇主講人:藍士博(後門咖啡執行企劃、第三十八屆圖書金鼎獎得主、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發起人)
◇日期:2015/7/27 (一) 18:30~20:30
◇地點:早稻田大學22號館719教室
◇紀錄:謝易璇、胡瑋佳
◇預告:
在文化與創意逐漸往商業靠攏之際,原本存在的意識型態與核心底蘊是否可能會因此走味、變質?創意能不能是一個「好生意」?或者,更應該被珍惜的是終究未能忘懷的「初衷」?

本次活動將透過講者個人策劃《史明口述史》、後門咖啡與228紀念活動「共生音樂節」的實際經驗,與大家分享自2010年以來的創意發想、合作經驗與行動成果,歡迎大家前來交流。

第28回【拿山來讀冊】 從戰後日本反戰電影史看日本人的戰爭觀 ──「大眾情感」與「政治意見」的拉扯


◇主題:從戰後日本反戰電影史看日本人的戰爭觀「大眾情感」與「政治意見」的拉扯

◇主講人:林瑜(台大政研所),陳詩婷(政大廣電系) 
◇主持人:鍾宜庭
◇文字紀錄:胡瑋佳
容:
「那場戰爭」在台灣、日本、中國、美國身上都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傷痕。作為台灣人,對日本的反戰電影和動畫應該不陌生,但自戰後以來,日本社會是如何記憶、認知「那場戰爭」的?
這個問題有很多種不同的回答方式。這禮拜,我們將從「反戰電影」作為回答的切入點,探討在那個電視還未普及的1950年代,電影如何作為一個最普遍的大眾媒體,在日本社會傳達關於「那場戰爭」的記憶;接著,到了政治鬥爭勃興與高度經濟成長並行的1960年代,未曾經歷戰爭的「戰後派」開始成為主要電影消費市場後,反戰電影的涵又有何變化?隨著時間的流逝,在「那場戰爭」中的「沖繩戰」與「原爆」是如何從被邊緣化變成具有主體性的歷史敘事?

本週的讀本──福間良明的「反戰的媒體史」──挑選了戰後日本幾部極度暢銷或受爭議的「反戰電影」,從當時社會的接受程度、影評的好壞、電影的表現手法、電影與原著的差異,去看戰後日本社會中「大眾情感(popular sentiments,日文為「世論」)」和「政治意見(political opinion,日文為「輿論」)」的關係。


2015年7月7日火曜日

第27回【拿山見面會】 「文化、歷史與媒體:臺灣的過去與未來」





◇主題:27 拿山讀冊會-AK豐恩簽書&簽唱&握手會【文化、歷史與媒體:臺灣的過去與未
來】
◇主講人:涂豐恩 《大人的日本史》作者
 
文字紀錄:胡瑋佳

◇影像紀錄:林彥瑜
內容:(以主講人為第一人稱)
這次讀書會,我將和大家分享四個不同的主題──都是屬於個人的經驗分享。
1. 知識、教育與公眾:我會說明「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http://gushi.tw/)成立的構想、經過,以及未來的發展計畫,並藉此討論臺灣媒體的困境與機會,還有數位時代如何可能(或必須)重新定位知識與教育。
2. 歷史、認同與國際觀:我會以「大人的世界史」(臉書專頁)與《大人的日本史》為例,說明如何以臺灣為起點,書寫能夠帶我們走向未來的歷史,並探索在地化與全球化並存的可能。我也想討論:為何「寫自己的歷史」跟「寫別人的歷史」同樣重要。──若時間允許,或許也會提及近來關於歷史課綱微調的問題。
3. 臺灣與世界:我會介紹「北美臺灣研究學會」(North America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NATSA)的歷史與現狀,並以今年(2015)年會籌辦的構想、過程與結果為例,說明臺灣研究在國際人文與社會學術界的討論優勢與特色與潛力。
4. 帝國與邊陲:我的博士論文討論日本近代的香料產業與感官經驗的變遷,並且挖掘殖民地臺灣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探討帝國與邊陲的辯證關係。我將簡單分享過去一年的研究與思考成果。
這四個主題表面上看來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圍繞著媒體、文化與歷史三個主題。從以上的討論中,我希望能夠和大家一起思考如何理解臺灣的過去,並從中想像一個足以往前走的未來。


2015年7月4日土曜日

第26回 【拿山見面會】 後2016的路該怎麼走? 談基進側翼與台灣民主危機

◇主題:第26回拿山瑪谷讀書會-後2016的路該怎麼走?談基進側翼與台灣民主危機
◇主講者:顏銘緯(基進側翼政團發言人)
◇主持人:謝易璇
◇文字記錄:林彥瑜
◇簡介:
這次讀書會,最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基進側翼政團對「後2016政治局勢」的看法,以及「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的思考。2016年,意謂著馬邦伯八年惡治的結束,威權復辟、民主倒退、薪資倒退、傾中政策使人民產生高度的不信任等等問題,百廢待舉。照目前的態勢看來,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應該有準執政的可能,從未真正政黨輪替的國會生態也可望有突破的機會。在瀰漫著一股樂觀或終於鬆一口氣的氛圍底下,考驗才真正開始。我們如何面對馬政府執政八年所引進「中國白蟻」的反撲?我們如何真正瓦解威權殘餘的政黨-中國國民黨?使「倒國」成為共識,而不是下次選舉又怒投國民黨,使其成為台灣民主永恆輪迴的夢魘?這些問題,已經不再是程序問題的討論,而是進入實質民主的共識,如何鞏固地追求了。我們無法也無需期待民進黨,畢竟我們是宣喊出「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比民進黨更為基進的公民。

主要內容
  1. 基進側翼政團的主張:基進在哪裡?為什麼當側翼?現在在做什麼?
      
  2. 2016政治局勢:2016之後,看似是噩夢的終結?還是改革與決斷的開始?
  3.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自己的國家說好了要自己救,但救也應該要有方法,是要CPR?還是哈姆力克呢?
  4. 另外也有分組討論的時間,也希望跟大家一同討論「後2016政治局勢」以及「我們應該做些什麼」這兩個棘手、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