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火曜日

第21回【拿山見面會】今天 我們來講新聞

第二十一回【拿山瑪谷讀書會】今天 我們來講新聞

主題:今天 我們來講新聞

◇主講人:李子瑋(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前執行秘書、曾為傳播學生鬥陣成員、總編)
◇主持人:謝易璇(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四年級)
◇文字記錄:李若瑄
簡介
 2012年七月,多個團體在台灣發起反媒體壟斷運動,提出「你好大、我好怕」的口號,反對旺中集團併購中嘉集團,在這一次遊行當中創下了將近一萬人參與的人數,也是台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媒體改革的社會運動,回顧台灣的媒體改革從解除報禁開始,到成立公共電視台,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一直到反媒體壟斷等,已經有將近二十多年歷史,改革力道也從政治面延伸到資本面。

而這樣改革面的改變,也充分反映台灣的媒體問題,無論從結構面、制度面與容面,而在這一次的讀書會當中,我們會從謝岳的一篇書評出發,簡單談媒體改革與社會改革之間的關係。
1.媒體改革與社會改革之間的關係(兼談媒體再現)
2.討論台灣的媒體結構(我們對媒體的想像:藍媒VS綠媒OR公共媒體VS商業媒體?)
3.從反媒體壟斷出發討論目前媒體的影響與改變。
3.1商業資本?或是中國因素?
3.2數位匯流後,對媒體生態的衝擊。
3.3簡單討論傳媒科技的改變,對傳統的媒體與社會議題的衝擊。

2014年12月13日土曜日

第20回【拿山電影院】你阿公什麼人: 談歷史記憶斷層

◇主題:你阿公什麼人-談歷史記憶斷層




◇時間:12/12(星期五)18:30-21:00
◇地點:早稻田大學22號館719教室
◇主持人:鍾宜庭
◇分享人:陳允元 (政治大學台文所博士班,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研究科外國人研究員)
◇紀錄片播放:郭亮吟導演《綠的海平線》
◇記錄:謝易璇
◇簡介:

 選舉已經結束了,為什麼還要談「你(或別人的)阿公什麼人」?
 或許你會有這樣的疑惑。但選舉是一時的,也不是只有選這次而已;重要的是:如何認知、理解我們的(以及別人的)阿公阿一輩的日本時代,卻是長久缺席於我們的教育之中。柯文哲回應「混蛋」、「皇民」時曾謂:「我們有不同的過去,有共同的現在,那到底要不要走向共同的未來?」但在談歷史和解、走向「共同的未來」之前,我們有沒有好好地回去看一看那所謂的「不同的過去」?為什麼這樣粗糙的話術至今仍可有效地撕裂族群?台灣是個多族群文化、複數歷史經驗的國家,我們該怎麼理解以及共有與自己不同的歷史記憶? 本週讀書會,將從郭亮吟導演《綠的海平線》開始,思考1940年代到日本造飛機的「台灣少年工」──以及我們的(或別人的)阿公阿那一代人所面臨的歷史情境。座談分享將談談我們曾受的歷史(及文學)教育呈現了什麼,遮蔽了、或試圖誘導了什麼;以及從近期的台灣史題材電影《KANO》、《灣生回家》、「台灣吧」等,聊聊台灣史、台灣文學的普及。最好,可以分享自己阿公阿的故事、或自己與阿公阿接觸的故事。


2014年12月5日金曜日

第19回【拿山見面會】音地大帝來囉!東京大腸花

◇主題:音地大帝來囉!大腸花東京番外篇!
分享人:音地大帝
主持:李子瑋
記錄:鍾宜庭、謝易璇
◇簡介:本次音地大帝日本行,路過拿山瑪谷,和各位分享大腸花論壇以及攝護線經驗

台獨如同禁語一般,媒體一直對台獨實行社會污名化,包括318過程中,用"乖學生"的規範來看待社運,例如:學生進場第一天就開始喝啤酒,可是喝啤酒在台灣並不是太被污名化的事情,可是從野草莓學運就開始不抽煙也不喝酒,氣氛上媒體對野草莓比較不友善,但是大腸花間接牽起小台獨、大台獨之間的距離。

社運一直是被動等媒體來報,但是媒體不一定報導重點,且文字記者並沒有做到即時報導。
而攝護線製作團隊(前318現場直播團隊)形成過程:318是未經事先規劃,過程中會產生意見分歧的問題(素人v.s.社運咖/ 不同社運路線),但是大家的共識是要維持良好的運動形象,因此在媒體面前也不太會提社運成員中所產生的種種分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