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木曜日

第37回【拿山來讀冊】 日本新左翼運動與公民社會:1960年代日本思想的走向


◇講題:日本新左翼運動與公民社會:1960年代日本思想的走向
◇讀本:《ニューレフト運動と市民社会:60年代思想のゆくえ》日文版/英文版/中文版
第一、二章
・第一章 戰後民主化運動時代──在發現「日常性」以前・
・第二章 新左翼運動的形成:改變「日常性」・

◇時間:2016年1月23日(六)下午2:00~5:00
◇地點:早稻田大學 22號館 719教室
◇導讀:林彥瑜(本書中文版譯者/台大政治所碩士生)
◇主持:鍾宜庭(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三年級)

◇介紹:
這次讀書會由本書譯者、同時也是拿山發起人之一彥瑜在來日做短期研究期間來談談她現在正在著手翻譯的一本書《日本新左翼運動與公民社會》的內容~

眾所皆知,自1960年安保鬥爭以來,到70年代中期的日本,陷入學生運動風起雲湧的黃金年代。「安保鬥爭」、「全共鬥」、「新左翼」等等詞彙似乎很熟悉,卻又很陌生,究竟日本當時發生學運的背景為何?這些學生運動又在日本社會留下了什麼遺產?

本書作者安藤丈將老師是武藏大學社會學部的教授,也是早大政經學部(梅森ゼミ)的學長,他在這本書中對學運用詞下了很大的苦心,也整理了豐富的日本學運史料,是他在澳洲國立大學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為澳洲著名的社會運動、日本研究學者Teresa Suzuki。本書初版為英文,安藤老師返國後以簡明的日文重新翻譯,在日本出版。安藤老師是1970年代後期出生的世代,這本書是一本由非當事者的年輕學者,以歷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的方法全觀研究日本新左翼脈絡的書。

這場讀書會除了簡單介紹日本60、70年代的學運以外,也著重討論「政治思想」的流變,對於高度經濟成長期下長大的日本人而言,學生運動的發生跟二戰歷史記憶如何產生關連?在冷戰的脈絡下,這段學運黃金年代為何終告失敗?為何今日的日本難以回到那個喊著要「打倒」、要「鬥爭」的年代?新左翼運動又和安保鬥爭、全共鬥運動有何關連?為何新左翼運動標榜要打破「日常性」?這樣的思想從何而來?

希望透過理解鄰國日本學運思潮的歷史脈絡,理解和台灣一樣同處東亞島弧的日本,他們的民主經驗與我們有何不同,同時也想聽聽在日本留學和工作的各位,對日本社會的政治意識有沒有什麼樣的感觸與想法。取道日本,理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