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火曜日

第21回【拿山見面會】今天 我們來講新聞

第二十一回【拿山瑪谷讀書會】今天 我們來講新聞

主題:今天 我們來講新聞

◇主講人:李子瑋(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前執行秘書、曾為傳播學生鬥陣成員、總編)
◇主持人:謝易璇(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四年級)
◇文字記錄:李若瑄
簡介
 2012年七月,多個團體在台灣發起反媒體壟斷運動,提出「你好大、我好怕」的口號,反對旺中集團併購中嘉集團,在這一次遊行當中創下了將近一萬人參與的人數,也是台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媒體改革的社會運動,回顧台灣的媒體改革從解除報禁開始,到成立公共電視台,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一直到反媒體壟斷等,已經有將近二十多年歷史,改革力道也從政治面延伸到資本面。

而這樣改革面的改變,也充分反映台灣的媒體問題,無論從結構面、制度面與容面,而在這一次的讀書會當中,我們會從謝岳的一篇書評出發,簡單談媒體改革與社會改革之間的關係。
1.媒體改革與社會改革之間的關係(兼談媒體再現)
2.討論台灣的媒體結構(我們對媒體的想像:藍媒VS綠媒OR公共媒體VS商業媒體?)
3.從反媒體壟斷出發討論目前媒體的影響與改變。
3.1商業資本?或是中國因素?
3.2數位匯流後,對媒體生態的衝擊。
3.3簡單討論傳媒科技的改變,對傳統的媒體與社會議題的衝擊。



◆讀本

沒有公民的民主:美國的民主悖論
http://www.cuhk.edu.hk/ics/21c/issue/articles/080_0302033.pdf
作者:謝岳(富媒體、窮民主譯者)

◆關於媒體改革入門影片,請參考:《有怪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kPVfV5U0g

(由於本片歷史有點久遠,如果觀後有問題,我們可以再做另外討論,而另外,本片中的媒體現狀,跟目前的發展有些差異,有怪獸之後的發展,也可參考本篇文章:http://web.fuzhong15.ntpc.gov.tw/films/epaper03.aspx?id=20)
導讀文章名詞解釋&摘要
頻譜:電波的區塊
            為什麼電視台數量有限
            老三台時期並沒有頻譜
1.媒體本身公共性
2.媒體與資本關係
3.1&2的連結,如何與民主政治產生關係
4.解決方法
媒體與我們的關係?傳播資訊的載具、看世界的工具
臺灣媒體=腦殘媒體?要有改革才能建構世界觀
臺灣八家新聞台(密度最高)VS日本兩台新聞台
反媒體壟斷大遊行:人數最多的反媒體遊行
三退運動:黨(中視)政(台視)軍(華視)退出三台(1988 ~ 1992)
公共化:1995成立公共電視台,同年成立傳學鬥
自立工會:臺灣第一個媒體人成立的工會
無線電波開放:民主指標、第一個成立電視台:民視
反媒體壟斷遊行訂在901的原因:為新聞自主而走(1994),訴求至今只有蘋果日報部分實現
編輯部公約:資方:總編、主任(資方不可關心)
                        勞方:編輯、記者、攝影
                        經營與管理權必須分開(in媒體事業)
開放無線電波後的第一個電台:台灣之聲
未開放之前政府採取抄台行動:抓地下電台
第一次反媒體壟斷運動:反東森電霸(含電視台.網路及系統台) 結果:失敗!政治人物不敢得罪媒體
臺灣媒體的現況
中時晚報:報導了千面人新聞、但卻被統一集團放到下架導致銷量大下降
有線系統台(凱擘、中嘉、獨立)能掌握哪些頻道要上架
獨立系統台董事:練台生
尼爾森樣本數:1300戶(老人、中年人、年輕人、男人、女人)
誰是這1300收視調查戶?低社經地位人士?
掌握媒體掌握發言權
政治與商業對媒體及民主體制的傷害很大
企業對媒體股份的持有沒有限制
媒金分離:媒體與金控公司分離(因為無法得知金控公司有什麼子公司)
臺灣媒體問題的因素是?資本?政治?
怎麼做能改變現況?公民的力量
蘋果日報是台灣四家報紙裡唯一有自律委員會的
先要求媒體自律,再由公民團體他律,最後才經由法律
臺灣媒體常缺乏對弱者的關心,刻意污名化
黨外雜誌、地下雜誌、綠色小組工作室:關注黨外運動
1980年代:民主台(多是民進黨黨員)&共同天線
1990年代:寶島新聲、台灣之聲
現在:苦勞網.環境資訊電子報......等
公共集團的資金來源:政府9億,自己募款5億
台灣的公廣集團:
台視-> 民營化
公視
華視-> ?(定位不明確)
客家電視台
原視-> 獨立經營
宏視-> 僑委會
世界公視預算來源:
BBC與NHK同但較強迫性繳費
NHK政府(占多數)+收費員(50%)
問題與討論
自律委員會是如何產生的?
(文化部管轄!?)平面:總和-> 台北市商業報業同業公會
                                     各家媒體-> 蘋果日報only(成員:NGO)
(NCC管轄!?)電視台:總和-> 台北市衛星電視公會(2005年成立).稍有用處
                                         各家-> 找自己親近的自律委員
自律委員會跟NCC的關係:對自律委員會進行督導及開罰
NCC與新聞局的差別:新聞局的上層是行政院,而NCC是獨立出來的

問題討論
改變收視率的可能?
數位匯流:電視報紙網路廣播可整合於一個平台上(或許對收視率調查是轉機?但無法得知年齡層)
收視質:士農工商發問卷來調查(原先希望與收視率雙軌並行)
1300個代表戶是否會壓迫到其他階級的人?有可能是會的且代表也有問題
苦勞網(幫勞工發聲):初期苦勞工作室(孫窮理)經營在2011由負轉正
收視率問題?
尼爾森一直宣稱自己最精準但傳播學界多有批評
質報(中時及聯合)vs量報(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的分工:有分為多個中心(政治、社會......)再交由編務中心(文編與美編)
媒體改革:
1.媒體品牌
2.媒體與人權觀 / 國民教育
3.個人選擇與改變的可能
4.編輯室控制-> 公會
5.法律規範-> 與NCC爭取
6.公共空間(哈伯瑪斯)政治商業不能進入此空間
學運後跟主流媒體說掰掰?新興媒體的興起?






























【自製特色】應為【自治特色】








































◇二校:Yanting Chen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