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金曜日

第18回【拿山見面會】蘇建和見面會:討論人權推動與課題

◇主題:老蘇來囉蘇建和見面會:討論人權推動與課題




◇主持人:鍾宜庭、李怡修
◇主講人:蘇建和、張智程
◇文字紀錄:李若瑄
◇影像紀錄:林
◇簡介:
上半年度,【拿山瑪谷東京讀書會】 在正義三部曲單元中,討論到「死刑」這制度本身之於國家的存在意義。死刑是否能有威嚇作用?國家是否能殺人?審判過程中國家權力的界限在哪裡?我們在討論中,從誤判冤案等問題點,以及世界各國的死刑制度的實行和檢討,去思考國家機關與死刑制度,這充滿矛盾的正義之手。
參考《20140626 拿山瑪谷東京讀書會 11 死刑 文字記錄》

「蘇建和案」,或許我們都曾在課本或報章雜誌提起過。那是一樁受審長達21年的重大刑事案件,1991年蘇建和、劉秉郎及莊林勳3人被控殺害銘漢夫婦案,在歷經刑求逼供、6次死刑判決後,台灣高等法院於2012831日做出再更三審宣判,合議庭以沒有證據顯示3人涉案為由,做出無罪判決,本案終於定讞,冤罪終得平反。

蘇建和案不只是一樁刑事案件,不只是台灣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案例,蘇建和,是一個有尊嚴、有故事的人。那年,蘇建和在被起訴時只有19,家人為此勞心力竭,他的青春在纏訟中度過,如今他致力於推動台灣人權,自力研讀台灣司法改革問題,在國際特赦組織中分享他的自身經驗,期盼受冤屈者都能早日獲得平反。

今年11月中旬,蘇建和受日本Amnesty之邀來到東京,進行為期一週的訪問,以日本的「袴田事件」為對照,探討亞洲的人權推動、刑求與冤案問題。感謝他在行程滿檔中,仍抽空來拿山瑪谷讀書會和大家見面討論!讓我們以他個人的故事,去了解「人權」,到底是什麼?

當天,我們會從公視所拍的紀錄片《島國殺人記事:自由的滋味》的幾個片段,來了解「蘇建和案」和蘇健和的個人故事,並和大家一同問題討論和分享,屆時,擔任蘇建和此行的隨行翻譯,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張智程也會一同來分享,台灣人權推動的現狀和未來課題!

2014年11月3日月曜日

第17回【拿山聊天室】Ryukyu占領記憶:永続敗戦論の旅


◇主題:【拿山瑪谷東京讀書會 17回】Ryukyu占領記憶「永久戰敗論」之旅
◇主講人:何時宜(早稻田大學亞太研究科、博物館宅)、木谷彰宏(沖縄を考える学生ネットワーク)
◇主持人:謝易璇(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
容:
9月中旬,因為研究科Zemi旅行和研討會翻譯工作的關係,有機會到沖繩參加為期8天的學習之旅。前4天先是和Zemi以「觀光」和「和平學習」的角度看沖繩,後半段則是受平井學長之邀請,到早稻田大學亞洲研究機構與沖繩舉辦的「さまよえる民主制」(彷徨的民主制度)研究會當翻譯,用一種批判性的方式看沖繩。一路上受到非常多人的照顧,不論是八尾桑的行程安排,還是叡人老師的當頭棒喝,或是同儕瑜和懿倫帶給我的思考刺激,都讓我覺得收穫滿滿,希望能跟各位分享。

所以,這次拿山瑪谷讀書會來點不一樣的!帶大家來個沖繩Ryukyu占領之旅!

從沖縄平和記念館、ひめゆり塔、佐木真美術館、嘉手納基地資料館到ヒストリート,從博物館展示來瞭解沖繩Ryukyu的戰爭記憶與面對占領時的抵抗,以及沒有戰後的沖繩島嶼哀歌。

沖繩的戰後會到來嗎?犧牲的體系中的沖繩有可能因獨立而有改變嗎?沖繩議題,能給台灣的我們什麼啓發呢?